孟子_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五节读解
-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五节」原文
孟子的这一段话与老子的思想完全一致。《道德经·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个意思是说,天和地是不会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它们对待万物就象人们祭祀时对待刍狗一样。圣人也不会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他们对待百姓也象人们祭祀时对待刍狗一样,用毕即弃,任其发展。天和地没有刻意地想创造什么,生育什么万物出来。条件成熟了(光、温度、土壤、水、空气等环境),万物就自然而然地依托着这些条件而生长出来,而生存下来。天和地也就接受并养育了这些万物。这其间,天和地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没有要求万物,也没有干预万物的生长、成熟与毁灭。没有说,啊,我这里条件很好,快来吧!也没有说,我不愿意你来,因为你会对我们构成威胁!万物在这个世界里出生、成长,完全是自由的,只不过要遵循这个宇宙最根本的原理和法则,即:生、老、病、死。因此,天和地对万物对人类没有什么仁爱不仁爱的思想。人类要生要灭,全在于人类自己。如果人类执意要破坏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天和地也不会阻拦。核武器对人类是很具威胁性的,它可以导致人类的灭亡;然而对于太阳的光和热来说,十万个原子弹也抵不上,太阳和地球根本无所谓人类有多少个原子弹。圣人亦是如此,圣人的仁爱不会表现在对某人的出生和死亡上,他们对待万物就象人们祭祀时对待刍狗一样。因为他知道这个宇宙的这一切,洞察并能理解这一切,知道万物生命的全过程,所以他不会对某个具体的人表示出仁爱。此生彼死,彼生此死,生生死死,生死流转,皆是人类的必然,因而圣人只会对全人类、对万物的存在表示出他的仁爱。知道了这些,也就是尽心知命了,也就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了。
孟子的这一段话和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是一样的,君子与人和平共处而不与人同样;小人与人同样而不能与人和平共处。所以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却不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因为人与物是不可能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的。而君子对于万民,能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却不亲近,这是因为君子可以爱天下万民,但不会对某个具体的人表示亲近。而小人呢?却只会亲近自己喜欢的人,不会去爱所有的人。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性格都不是一样的,所处的生活环境都不一样,因此在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时,具体的言行也就不可能一样,这里面就有个性和共性的区别。君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采取的是与人和平共处的原则,即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也就是允许有不同意见、不同思想的存在,还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他的言行虽然带有他独特的个性性格,不论狂也好狷也好,但他始终是遵守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wenzhang/1482.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