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看见(柴静的看见介绍)
-
柴静看见
网上有关“柴静看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柴静的看见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总要读点书,才能知道自己。作家总是习惯且善于借助一切事物来突出主题。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句短小而有深度的箴言。看了记者的自传会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我分享的读柴静《看见》,看见了自己的浅薄 读后感 ,希望大家喜爱分享。 单向空间的后门暂时关闭了,需要统一从大楼正门进入,进入之前有保安测体温,查验杭州健康码,监督戴口罩。
再一次感触关闭的后门上伍尔夫大幅照片和她那句话:
他人的眼睛是我们的监狱,他人的思想是我们的牢笼。
我想,他人也包括自己。自己用自以为是和浅薄把自己桎梏起来,不打破自以为是和浅薄的牢笼,永无出头之日。
继续在单向空间蹭读柴静的《看见》,每每被她看似轻描淡写,甚至有点随口一说,却子弹一样击中内心的句子强烈刺激在这些句子面前,可以清清楚楚看到自己的浅薄。
想起伍尔夫所说的监狱和牢笼,想起自己貌似深沉却软弱无力的感慨,真切感受到自己像麦田里一棵招摇且毫无自知之明的稗子。
这种感觉很不好,却又说不清楚到底坏在哪里,就像此刻,明知道这种随手记录之中隐隐约约还是贯穿着自以为是,却无力改变。
企图去改变,会发现这种改变不伦不类,反倒不如夹杂着自以为是成分的表达更贴近自己内心。
毫无疑问,这种情况的根源就是自己感慨过无数次的两个字:浅薄。
还是把柴静的几段话摘录在这里,不再刻意去感慨,或许上述这些文字里或多或少也是受这些话触动而来。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柴静《看见》
有时偏见的造成是利益和庇护,也有无知和蒙昧。媒体重要的是呈现出判断事物应有的思维方法,而不是让一个人成为公敌。柴静《看见》
如今很多媒体人都毫无武德,刻薄一点说,很多媒体人为了利益,什么屎都拉,也什么屎都吃。
实在忍不住,还是刻薄了一句。自己也曾在末流小报做过几年记者,在那个互联网还没有兴起的时代,没有所谓的新媒体之说,可是当年依然有丝毫不讲『记德』的渣记者。
许多新媒体的无良,并不是互联网的错,是人性在利益面前变轻、扭曲。
人们不会忘记没有答案的事情。在真相面前,这世界上不存在特殊的国民性,人性本身想要了解万事原由。柴静《看见》
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柴静《看见》
有很多文字,读过之后就刻在了心里,不需要翻来覆去去品味去琢磨。这种无声无息的影响,比任何站在道德高地上的夸夸而谈更深刻、持久。
阅读一本书,能让自己『看见』真实的自己,尽管免不了暴露自己的丑陋,这也是值得的。
柴静的看见介绍
《看见》是记者柴静所撰的长篇自传集。初版时间为2012年。下面是我整理的柴静看见经典语录,欢迎阅览。
1、 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靠口号就度过去。——柴静《看见》
2、 真相往往就在于毫米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精确的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多时间和更多气力,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柴静《看见》
3、 有的人他没有承受能力,别人骂他,或者对待他不好,他承受不了,所以他必须反应,本来是不想打人,但因为受不了就必须打人。他控制不了自己,就是心里不自由。——柴静《看见》
4、 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柴静《看见》
5、 我问张北川:“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他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柴静《看见》
6、 许多事情,是因为有人相信,才会存在——柴静《看见》
7、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柴静《看见》
8、 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柴静《看见》
9、 回忆是一种清洗——柴静《看见》
10、 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他,然后遏制他。——柴静《看见》
11、 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才是文艺。——柴静
12、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柴静《看见》
13、 人生奇诡,处处与旧日生活撞在一起。——柴静《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14、 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地好斗,但当他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柴静《看见》
15、 看这个人的眼睛,就知道真不真诚。——柴静《看见》
16、 水无所起止,只知流淌,但总得流淌。山高月小,它要滴落,乱石穿空,它要拍岸,遇上高山峡谷,自成江河湖海。此刻这水正在平原之上,促急的劲儿全消,自顾自地缓下来,一个温柔的转弯推动另一个温柔的'转弯,无穷无尽,连石头都被打磨得全是圆润结实,就这么不知所终,顺流而去。——柴静《看见》
17、 死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除了忍受,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忍受。——柴静《看见》
18、 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柴静《看见》
19、 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柴静《看见》
20、 我从来没想过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实的世界即是可能如此——柴静《看见》
21、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柴静《看见》
22、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柴静《看见》
23、 我就生活在这里,没有完美新世界,没有需要等待的未来,没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通过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要做的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柴静《看见》
24、 知道和感觉到是两码事。——柴静《看见》
25、 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柴静《看见》
26、 一个记者首先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人,只有你的内心先对别人袒露,才会得到别人的心灵,我希望自己永远都可以这样。——柴静
27、 你可小心,别变成最初你反对的人。——柴静《看见》
28、 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柴静《看见》
29、 你告诉人们剖腹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有权利决定剖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都选择剖腹产是个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你找了几个层面?——柴静《看见》
30、 她接受这些,就像接受四季来临。——柴静《看见》
31、 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死去就去神话他——柴静《看见》
32、 如果这会儿是在演播室,灾难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需要完成的新闻,我只关心我播报赈灾的数字是不是流利,但看见一个老大爷光着一只脚,另一只脚上穿只解放鞋,拄着拐走了两里路,从我们的卡车上翻找出一只在北京随处可见的带眼的旧黄皮鞋,端详一下,套在脚上走了,我才知道什么是赈灾。——柴静《看见》
33、 新闻是选择的结果,是人选择呈现什么。——柴静《看见》
34、 人性是这样,光靠自己靠不住。——柴静《看见》
35、 很多事不用问值不值得,只用问,它对你来说,是不是有如珍宝。——柴静《看见》
36、 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是虚拟的,所以无用。如果自己不去做,那就不会有希望。——柴静《看见》
37、 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柴静《看见》
38、 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柴静《看见》
39、 一个人进入另一个人心灵的过程是一个可怕的过程,可怕在哪?可怕就在于思想本身,思想本身的危险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它拒绝接受已经形成的定见,他需要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发去认识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还有进步。——柴静《看见》
40、 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柴静《看见》
41、 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柴静《看见》
42、 失败感比口含硬币还苦。——柴静《看见》
43、 “她去世快六年了,我不跟人谈她,不看她照片,也不愿别人跟我谈她,每次梦里终于看见她的时候,心里都松一下:看,她没死,我就知道。有时在梦里我小声喊她:“奶奶”,她靠在门边上,看着我,不认识了,说:“谁呢?”我心里凄凉,又觉得,是我没照顾好你,不值得你认得。”——柴静《看见》
44、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一个片子里的人,心里有什么,记者只要别拿石头拦着,他自己会流淌出来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柴静《看见》
45、 我没有跟任何人说这件事,最难受的不是头上和胳膊上的擦伤,也不是愤怒和委屈,是自憎的感觉——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任务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柴静《看见》
46、 爱和善是能力,而不是情感。——柴静《看见》
47、 说实话,他的坦率让我绝望。一个过于主动甚至积极坦白自己内心阴暗面的人,往往会让原本想去挖掘他内心弱点的人感到尴尬和一丝不安。他甚至都不为自己辩解一句。——柴静《看见》
48、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柴静《看见》
49、 一个国家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珍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柴静《看见》
50、 除了课本,只看过言情小说,脑中空空,敲一下都能听到回声。——柴静《看见》
51、 一个不关注真相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不追求真相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堕落的社会。——柴静《看见》
52、 我问他;“我怎么老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他说:“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柴静《看见》
53、 生活就是生活,他没有只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柴静《看见》
54、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柴静《看见》
55、 把自我交付出去,从此就活在命运之中的必然与自由。——柴静《看见》
56、 对人认识有多深,呈现有多深。——柴静《看见》
57、 万水千山独自一人——柴静《看见》
58、 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背着不加解释的污点生活——柴静《看见》
59、 现在到了电视台,做了新闻,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在工作,卖命地工作,但我是在为制片人、奖金、虚荣心,为我的恐惧而工作。最简单的东西没有了,我的心不在腔子里。有天,吹着高高的头发,化了妆去录节目,路上碰到一个当年的朋友,看着我,看了一会儿,说:“你可小心,别变成最初你反对的人。”——柴静《看见》
60、 还是少说少问为妙,免受羞辱。——柴静《看见》
61、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这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柴静《看见》
62、 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柴静《看见》
63、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柴静《看见》
64、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柴静《看见》
65、 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柴静《看见》
66、 “为什么许多人都选择屈服?因为他们觉得投入太多,收获很少或根本没有。”——柴静《看见》
67、 天塌地垮,人只能依靠人,平日生活里见不着,不注意的人。——柴静《看见》
68、 我这个年龄经历的所有事都特别淡。——柴静《看见》
69、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柴静《看见》
70、 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满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柴静《看见》
跪求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主持人资料
1、《看见》是记者柴静所撰的长篇自传集。初版时间为2012年。
2、《看见》记录了十年间重大的公共事件,如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药家鑫事件等的记录,更有柴静个人的精神成长历程。柴静首次将十年央视经历、个人成长心路与中国大事件糅合在一起,传达了对人的“同情之理解”和对“众口一词”的质疑。《看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看见》主持人?柴静
柴静?山西临汾,汉族? 1976年1月1日出生
职业:记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艺术硕士
19岁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22岁到北京广播学院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持人1994至1998年: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任主持人,主持《夜色温柔》成为大学宿舍的必修课;?
1998?年:北京广播电视学院进修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
1998至2001年:湖南卫视《新青年》节目主持人
2001年:加盟《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担任主持人?
2003?年: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同时也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
2009年:离开《新闻调查》,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人。主持节目《夜色温柔》《新青年》《三联生活周刊》兼职记者《东方时空.时空连线》
《新闻调查》(出镜记者)《柴静两会观察》《面对面》《24小时》《看见》
获奖
2003年:获年度风云记者,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
2008年:荣获东方卫视评选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绿色人物。?
2009年: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中柴静以《认识的人,了解的事》演讲荣获特等奖
2009年:获得央视2009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乙等
2010年:作品《认识的人,了解的事》高点击率,获得2010年度土豆节金镜头奖
2010年:柴静当选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
柴静看见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着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柴静看见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柴静看见读后感1我很喜欢柴静,她知性优雅,她的文字浑厚大气,让人悠然神往,加上朋友推荐,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看见》。一本424页的《看见》,引发了绝对不止424页的深思。在《看见》中,我读到了一名记者从早期的懵懂、青涩到后来的自省、观察和沉淀。她的文字朴实无华,令人感动,同时透过文字又展示了她作为一名记者的职业素养。我虽不是“柴迷”,但从内心尊敬她,也渴望像她一样,有自己的原则,又在不断经历中完善自己,变得独立自主。
十四五岁的小女孩,正处于爱美的阶段,关注的是青春时尚流行,“深度”对她们来说,更像“偏门”。但看看李凯京是怎样评价柴静的吧——知性优雅、浑厚大气、独立自主……尤其是她说:“一本424页的《看见》,引发了绝对不止424页的深思”,这让记者甚是吃惊,一个孩子的思想竟如此成熟!
记者的评价,也得到了语文老师的确认:有想法,勤奋踏实,从不认输。李凯京说:“喜欢读书,最喜欢契诃夫的作品,还有最近看的柴静的书,这些书都有深度有思想……”
这,是一种成长,就像一株小草获得了额外的阳光,优秀于同伴。
在人生的路上,遇到了这样一本书,遇到了这样一个人。我们无法判断,一本书、一个灵魂、一个思想对孩子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影响是大是小。但我们坚信,当你说出“渴望像她一样”,渴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时,这种影响一定是良性的,也是有益的。青春年少,壮怀激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重要。对于一个人来说,遇见一本好书,无疑是在迷茫的时候,一个最好的指引。
或许,她会成为第二个柴静,成为一名思想深厚的记者,即便不能成为和柴静一样的人,这样深邃的浸润,也一定会使她成为一个自立而坚强的人。
一本书的厚度真的无法量度,但书的厚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深度,所以书读得越多,眼界越宽阔,看得越高远。
读书,让稚嫩的心智逐渐丰盈,也让成熟的心性有所扶正和升华。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这个工具,无形也无价。
柴静看见读后感2工作整十年,不知道该怎样对过去的十年进行定义、归位以及新的筹划。那天书城里偶遇柴静的《看见》,不薄的书本,细细密密的字句,吸引我走了进去,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有好多东西让我去想,去理解,裹挟着我这十年里的困惑和迷茫、骄傲和失落,身上流淌出好多感悟和体会,是成长道路上共有的一些小小感悟吧。
大概五年前,辗转得到一位学妹左林的消息,那是个极有个性的优秀女孩,得知在北京成了一名记者,看到她博客里的那句话“不知道记者的未来在哪里”,也许是她职业生涯中对自己的一点小小拷问,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之前一直困扰着我,并在之后让我时时纠结的问题“我的未来在哪里”,该怎么做?该如何做?如何让自己在道路上不迷失前进的心?
《看见》这本书记录了柴静的成长足迹,让我们一起见证了初为记者的她曾有的茫然和徘徊,让我们体会到她经历失败时的低落和成功时的雀跃,也让我们目睹了一名记者褪去青涩,逐渐丰盈,走向成熟的历程,阅毕这些对我解答长久淤积心中的人生质问多少有些启发。柴静的表达总是很理性,包括她的用词,包括她的语速,但这种字里行间的平实却让人很深地感受到她克制的感性和柔情。对非典的采访,她在书里描述了她直面死神的战栗,通过柴静的眼,我们看到了彼种环境下面对死、眼神里透露出的空白,这种貌似对死的理解,以及包括那场对于十年前的记忆,多少能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些警醒。非典的采访让柴静跃入大家的视线,很多人记住她的勇敢和作为,我总感觉柴静此举不管是出于她对职业的责任感还是对历史的认真态度,都是源于她内心最质朴的力量驱使,这应该才是柴静打动我们的最主要原因。如果说非典的采访让我们看到柴静的职业“坚硬”,那么双城的采访让我们看到柴静的另面“柔软”。那个叫双城的小村庄发生了7名孩子集体自事件,柴静不经意间以母性的触角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但轻轻的,不去触疼,不去打开,不去完全坦露,因为孩子的世界真的是神话世界里的潘多拉盒子。在我们不懂孩子的标准和定位时,在我们不能判定谁对谁错的当下,我想尊重和理解是最好的平衡,柴静并没有为坚持记者的职责而去生硬地伤害那帮孩子,误导人们对孩子的理解,哪怕是一点点。是的,柴静让我看到“刚柔相济”,而奥运会瞬间这期节目,又让我看到了柴静视角的独特,真的让人拍案。对于奥运,柴静的视角并没有停留在金牌的获取者,她拍摄的瞬间让我们看到了奥运的另面,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奥运更强烈的人文冲击:训练的路途要穿过“枪林弹雨”的伊拉克短跑选手达娜、比赛前因为左膝伤痛只能单脚站立的台北跆拳道选手苏丽文、一手举金牌、一手握亡妻照片的德国举重选手施泰纳,她或他们也许是奥运会边缘化的'案例,或者说是殊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精神没有背离,反而是更突显了奥运精神,这些有血有肉的奥运故事,不仅是吸引我,更是打动我,打动我更深刻地工作和生活,努力将生命的精彩演绎至极致。客观是《看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包括柴静看同性恋的视觉,尝试以理解、感知的角度去看他们、写他们、报道他们,而不是反之,让社会去唾弃他们。柴静的客观也包括了她看瑞典志愿者卢安克,他对自由的追求,对人生的价值评定,以及他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教山区孩子,甚至于在卢安克有了自己妻子和家庭后,改变了人生走向之后,柴静作为一名记者或者是老朋友,继续以客观和理解的态度去想,去看,去完成她对他的报道。
也许这就是柴静,全面、客观,这就是《看见》给我们的感触和感悟。是的,十几岁的时候,我的眼里只有好人和坏人,二十几岁的时候,我的眼里只有对和错,而今的我终于明白其实“正”不是一个立方体,方方正正,棱角凸立,真正的“正”应该是圆润的,这个理解让我醒悟了这十年的路,不是我心中价值标准不对,不是我心中坚持的“正”不对,只是方式和呈现的模式有时会误导了最初的标准模式,生活不可能调整,但我们需要微调。
《看见》也解决了这些年一直萦绕心间的问题“我的未来在哪里”,《看见》让我想起了左林,一开始提到的女孩,还让我想到了法琳,另外一个萍水相逢的优秀导游,也许仅是几日相处,却能让人想起,眼前是明亮的。是的,包括她们,包括柴静,之所以优秀不是因为她们完美,而是因为她们一直在调整,努力朝好的方向调整,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们懂生活,爱工作,把感性和真性情同时赋予工作中,把突破和激情也赋予了生活。真的很好,柴静让记者看到未来,看到可以努力的方向,也让我们不是记者的人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更确切地说,柴静的《看见》是面镜子,让我看见了自己,更理智地看待十年间走过的路和遇见的人。看书间歇的这个元旦,下了一场好大的雪,走在雪地里,能听到感觉到踩下去“咯吱”的声音,路灯下,雪花飞舞洒在扬起的脸……也许这就是我、是我们想要的、有质地的生活,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美好从未消失,只是在于你有没有去用心感受。路还在延伸,与书中陈虻老师的那句话共勉,“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柴静看见读后感3我看见,坦白的说,我并未看过柴静主持的节目,她留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一次演讲比赛。一位清秀却不失气场的记者,单薄的身体却毫无畏惧的发问,和缓的声音却渗透着一种坚定。从此我的世界便有了你,耳朵里会不时的充斥着关于柴女子的话题,勇于探索事实真相,不臭气的才女子。
书如同人一样,没有复杂华丽的装帧,没有各种名家的评语,普普通通中渗透着亲切的质朴。
书中有很多故事,有的曾经是社会热点,有的已经稍久远去,或过于细小的不值一提,但在书中都呈出他的原貌。突然想起了读者或故事会,里面也有许多离奇或悲恸的故事,大多也源自于生活,为什么看「柴静看见」却如此打动我心,很奇怪的是一些事自然的就往自己身上扯,因为她文字的朴质、踏实、没有攻击式的抗争,更不会暴跳如雷,为什么她能做到如此淡定!
我们生活成长在这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当中,有父母、亲人、老师的陪伴。柴静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陈忙—柴静以此人开篇又以此人结束,书中又反复提到此人,可见此人非同一般的重要,俗话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呀!除此人外,老郝、老范由一开始工作上的战友变成朋友、闺蜜、亲人,她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一致的价值理念,那种幸福是无法溢于言表的!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单位,同样柴女子也不例外,在父母姐妹的陪伴下长大,尤以奶奶的挚爱最为深刻,这也勾起了我更多的回忆,从她的身上隐约可以看到我的影子,多么亲切的描述,多么真实的生活!
不多不少,四百多页的故事,我只能以印象最为深刻的事件写起。记得全国出现非典的时后,我所在地河北廊坊,离北京重灾区仅五十公里,大街小巷空无一人,少有车辆人员的踩踏,道路都显得恐慌!家中每天都要用84消毒液稀释消毒,现在看书中的场景依稀可以回到那个时候紧张的氛围。无能为力做不了志愿者也当不成医生,于是就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文章。当时感悟人性的温暖和伟大,随着阅历的增长,不是更爱流泪了,而是我的感悟越来越多了!
我从来不认为眼泪是懦弱的表现,不分男女老少,都有流泪的权利。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正在午休,起来上课的同事后来回忆说到还以为自己高血压了,怎么在床上感到头晕目眩的,孩子午休过后兴奋的从教室跑向操场,此时地震正在无情的侵蚀着另一方子民平淡的生活,谁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这就是真的。柴静的书中还原的不仅仅是当时地震的场景,更多的是与普通老百姓的聊天中感悟内心世界,灰暗惨淡的世界有那么多强烈求生的欲望,但有时对活着的人来说,活着也是一种折磨,一种痛苦,哭泣、流泪也只是对上天不公的一种怒吼,心中情感的发泄。我似乎能透过柴静的文字看到那些悲恸的双眼,和无助的双手!
你看到的不止这些,药佳鑫、双城记、卢安克等等等等,每一个标题背后都有一串数不清的酸甜苦辣,好像这些与自己都很遥远,却又真实存在而频繁出现。
我看见了,不知你看见了吗?为盲目着点亮一盏亮灯,让无知者展开一个未曾知晓的世界,让当下者反思过去,品味现在,展望未来!
这就是柴静看见。
柴静看见读后感4“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们出发。”
——题记
在《看见》中,我们沐浴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激荡。在现实的鞭策下,柴静逐渐成长成熟,她从花里胡哨的小年轻成长为成熟稳重出色的中央主持人。在瞬息万变的镜头下,我们看见的是人物风景的变化,她却读懂了人世情怀,品悟了酸甜苦辣。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在《看见》中,我们懂得了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
一路看见,读懂人情。“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人生而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求认识与了解自我”虐猫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对踩猫女的批判上,充斥在人心中的只有痛恨。“采访时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这期节目彻底改变了我对“死刑“的认识与理解。采访就是为了我们戳破那块幕布,让我们看透事实,了解实质。没有人甘心成为遭受鄙夷的社会底层人物,现实就像一块镜子,有美就有丑,但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一路走来,品悟生活。《看见》是真实地述说,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动人的描述,没有豪迈的呐喊,有的只是朴实的记录,真情流露。柴静没有刻意选取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超多的新闻报道里,之选取了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这就是生活,真实即生活。看见的是视觉享受,品读的是人生真谛。用心去感受,才能读懂生活。
人生漫漫,生活五味杂陈。怀揣一颗真心,看人间百态,品人世情怀。
柴静成长告白书籍《看见》内容简介
柴静成长告白书籍《看见》内容简介
《看见》是2013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记,作者是柴静。该书讲述柴静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部本书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简介
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三重内涵:
1柴静个人成长的自白书:从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尝遍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为央视最受欢迎的女记者和主持人,柴静从未停止反思和追问,本书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
2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南虎照事件、药家鑫事件在新世纪头十年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柴静的身影,通过她在新闻热点第一线的真实记录,我们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了解我们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知道它们如何发生,我们又该怎样面对。
3我们自己的故事: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在柴静的节目和文字中,无论是汶川地震、征地拆迁、家庭暴力,还是卢安克、药家鑫,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他们身上,也可以看到我们自己,他们的故事,某种意义上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作品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他开了口。我关心新闻当中的人。
第二章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九年之后,人们还会说这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我常觉羞惭。我看到了一些东西,但只不过隐约地感到怪异,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第三章 双城的创伤
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双城连续服毒事件调查到最后,我们发现,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四章 是对峙,不是对抗
能不能采访准确,不是能不能完成工作,或者能不能有乐趣这么简单,这事关人的性命,我要是问得不准确,不配坐在这椅子上。
第五章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聚会上,朋友说,你现在做的这些题目太边缘了,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碰到这些问题。作家野夫说: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大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免于受辱了。
第六章 沉默在尖叫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第七章 山西,山西
我出生在一九七六年的山西。山西姑娘没见过小溪青山之类,基本上处处灰头土脸,但凡有一点诗意,全从天上来。
第八章 我只是讨厌屈服
今天你的权利受到损害,你不说话,明天你就会失去更多的权利。
第九章 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二○○六年二月底,我接到通知,迷迷糊糊去别的部门开会。被惊着了,因为在新闻联播里要开一个有我名字的专栏,叫柴静两会观察。
第十章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准确是记者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能走到探寻真相的半山腰就号啕大哭。
第十一章 只求了解认识而已
虐猫那期节目播出后,我收到王的短信,她要的并不是同情,节目也没给她同情。她只要求得到公正,这个公正就是以她的本来面目去呈现她。
第十二章 新旧之间没有怨讼 唯有真与伪是大敌
我脑袋里旧思维习惯改不了,新的又不知道怎么形成。钱钢老师说,你可以看一看历史,你只管用力把一个人、一件事吃透了,后面的就知道了。
第十三章 事实就是如此
华南虎照片的真假之争,不仅事关技术,更是对事件各方科学精神的检验,真相往往在于毫末之间。
第十四章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去年地震的裂缝里青草簌簌地拱动,湿黑的山坡上一层一层墨绿的杉树林,梨花浅白,空气里都是水滴和鸟叫。很多坍塌滑坡的山体,现在已经慢慢重新覆盖上了草木,就在这片山峦之间,正在建成新的房屋、村庄和家庭。
第十五章 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
全世界媒体都在这儿,金牌运动员有无数人采访,我说:那咱们就采访不显眼的吧,失败者也成,只要打动咱俩的就算。
第十六章 逻辑自泥土中剥离
新闻调查六年,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征地题材,各种口音,各个地方,各种冲突。节目组每天一麻袋信里,一半是关于征地的。
第十七章 无能的力量
从世俗的意义上说,卢安克做的事情没用,没效果,不可效仿,也不可推广,但他的存在本身,有一种令人内心惶然震颤的力量。
第十八章 采访是病友间的相互探问
把一个人送回到他的生活位置和肇事起点,才能了解和理解,只有不把这个人孤立和开除出去,才能看清这个事件对时代生活的意义。张妙死了,药家鑫死了,但如果只是死,结束了就过去了,那就是白白死了。
第十九章 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
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第二十章 陈虻不死
谈起陈虻时,有人说智慧,有人说尖锐,白岩松说那是个非常寂寞的人。 他的寂寞不是孤单,是没完成。
后记
编辑推荐:
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首度出书讲述十年央视生涯。个人成长的告白书,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柴静个人成长的自白书。从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尝遍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为央视最受欢迎的女记者和主持人,柴静从未停止反思和追问,《看见》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
我们自己的故事。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在柴静的节目和文字中,无论是汶川地震、征地拆迁、家庭暴力,还是卢安克、药家鑫,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他们身上,也可以看到我们自己,他们的故事,某种意义上也是你和我的故事。[2]
经典语录:
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回忆太痛苦,但痛苦也是一种清洗,是对牺牲人的告慰。
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人在那种苦快意的痛苦里毛发直竖,电子乐里失真的人声像在金属上凶狠的刮刺,绳索突然全都绷断了,我睁开眼,像一只重获自由的小兽,久久的凝视着这个新的世界。
我们都痛恨用马赛克压在人脸上的丑陋和不尊重。
对遭受的侮辱,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还击,只需要蔑视。
什么样的人能理解人听别人说话的人。
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因为我们的文化里,把生育当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爱情,应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
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它,然后抑制它。
什么是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者,就是不往地上砸瓶子。
你生活得太塑料了,不真实。
别当了主持人了,就不是人了。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
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中挣脱,这才是活着。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你问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期待答案吗你要不期待,你就别问了。
人在关口上,常是一些看上去荒唐的事起作用。
你可小心,别变成最初你反对的人。
用你的皮肤感觉新闻。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 才会忘记自己。
你可以选择不当记者,但是你当了记者,就没有选择不去的权利。
;柴静看见语录
看完看见这本书,可以看出,柴静没有刻意选取她这些年记者生涯的重大事件,而是更多地在写那些曾经带给她震撼、指引她向前、给与她方向的人与事,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1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柴静 《看见》
2 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柴静 《看见》
3 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 --柴静 《看见》
4 看这个人的眼睛,就知道真不真诚。 --柴静 《看见》
5 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地好斗,但当他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 --柴静 《看见》
6 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柴静 《看见》
7 回忆是一种清洗 --柴静 《看见》
8 知道和感觉到是两码事。 --柴静 《看见》
9 这些早就干枯失血的花瓣给我一个 ,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来到那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 --柴静 《看见》
10 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柴静 《看见》
看见语录欣赏
1 受难者不需要被施予,或者唱《感恩的心》,我们心怀敬意拍这个片子。 --柴静 《看见》
2 要想看见,就得从愚昧中睁开眼来。 --柴静 《看见》
3 我不想影响谁,只想理解。如果有人有共鸣,我会有得到了家人的感觉。 --柴静 《看见》
4 你告诉人们剖腹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有权利决定剖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都选择剖腹产是个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你找了几个层面 --柴静 《看见》
5 人性里从来都不会只有恶与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最后一夜,“血红的眼睛”睁开,人的脸也许在背后挣扎闪了一下,没有来得及尖叫,就在黑色的漩涡里沉下去了,暴力一瞬间反噬其身。 《看见》
6 电视节目习惯把一个人塑造为好人,另一个是坏人,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柴静 《看见》
7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 像水溶于水中 --柴静 《看见》
8 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柴静 《看见》
9 做一个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我们有信心相信让明天更美好! --柴静 《看见》
10 最重要的是,能以“别人可能是对的”为前提来思考一些问题。 --柴静 《看见》
11 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靠口号就度过去。 --柴静 《看见》
12 有的人他没有承受能力,别人骂他,或者对待他不好,他承受不了,所以他必须反应,本来是不想打人,但因为受不了就必须打人。他控制不了自己,就是心里不自由。 --柴静 《看见》
13 人最大的慈悲是给生命一个救赎的机会。 --柴静 《看见》
14 一个世界如果只按强弱黑白两分,它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立方体。你把它推倒,另一面朝上,原状存在。 --柴静 《看见》
15 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柴静 《看见》
16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这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柴静 《看见》
17 “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里拷打出洁白。” “什么是洁白” “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 --柴静 《看见》
18 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柴静 《看见》
19 死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除了忍受,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忍受。 --柴静 《看见》
20 我这个年龄经历的所有事都特别淡。 --柴静 《看见》
看见经典语录欣赏
1 她接受这些,就像接受四季来临。 --柴静 《看见》
2 生活就是生活,他没有只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柴静 《看见》
3 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柴静 《看见》
4 “你有什么心里话跟谁说” “不说。” “那你碰到难受的事怎么办” “忍着。” --柴静 《看见》
5 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柴静 《看见》
6 为了一个目的--哪怕是一个正义的目的,就像车轮一样狠狠辗过人心,也是另一种戾气。 --柴静 《看见》
7 “她去世快六年了,我不跟人谈她,不看她照片,也不愿别人跟我谈她,每次梦里终于看见她的时候,心里都松一下:看,她没死,我就知道。有时在梦里我小声喊她:“奶奶” ,她靠在门边上,看着我,不认识了,说:“谁呢” 我心里凄凉,又觉得,是我没照顾好你,不值得你认得。” --柴静 《看见》
8 柴静忍耐着,没有流露出不满。她脸上扑着粉,不,说挂着霜更像一些。她仍表现出很有涵养的样子,但是,当一个人表现得很有涵养,其实是传递着不以为然的意思。 --柴静 《看见》
9 “你就是个网球,我是个网球拍,不管你达到什么高度……记住,我都比你高一厘米。” --柴静 《看见》
10 我从来没想过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实的世界即是可能如此 --柴静 《看见》
11 陈虻说:“你问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期待答案么你要不期待,你就别问了。” 我不作声。 我问医生朋友:“为什么我呼吸困难” 他说:“情绪影响呼吸系统使呼吸频率放慢,二氧化碳在体内聚集造成的。” “有什么办法吗” “嗯,深呼吸。” 上楼的时候,我深呼吸;下楼的时候,我深呼吸。我看着电梯工,她松松垮垮地坐着,闲来无事,瞪着墙,永远永远。我强烈地羡慕她。 --柴静 《看见》
12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一个片子里的人,心里有什么,记者只要别拿石头拦着,他自己会流淌出来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柴静 《看见》
13 我没有跟任何人说这件事,最难受的不是头上和胳膊上的擦伤,也不是愤怒和委屈,是自憎的感觉--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任务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柴静 《看见》
14 我在工作,卖命地工作,但我是在为制片人、奖金、虚荣心,为我的恐惧而工作。最简单的东西没有了,我的心不在腔子里。 --柴静 《看见》
15 因为我最大的恐惧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我会被挑出来站在什么地方。大家说,看,她跟我们不一样。怎么才能克服这种恐惧 --柴静 《看见》
16 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认为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柴静 《看见》
17 在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满溢位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 --柴静 《看见》
18 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 --柴静 《看见》
19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柴静 《看见》
20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柴静 《看见》
21 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 --柴静 《看见》
22 我问路卢安克:“我怎么老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 他说:“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 --柴静 《看见》
23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柴静 《看见》
24 我问张北川:“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 他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柴静 《看见》
25 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 --柴静 《看见》
26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 --柴静 《看见》
27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柴静 《看见》
28 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 --柴静 《看见》
29 许多事情,是因为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柴静 《看见》
30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柴静 《看见》
跪求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主持人资料
《看见》主持人柴静
柴静山西临汾,汉族 1976年1月1日出生
职业:记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艺术硕士
19岁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22岁到北京广播学院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持人
1994至1998年: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任主持人,主持《夜色温柔》成为大学宿舍的必修课;
1998年:北京广播电视学院进修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
1998至2001年:湖南卫视《新青年》节目主持人
2001年:加盟《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担任主持人
2003年: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同时也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
2009年:离开《新闻调查》,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人。主持节目 《夜色温柔》《新青年》《三联生活周刊》兼职记者《东方时空时空连线》
《新闻调查》(出镜记者)《柴静两会观察》《面对面》《24小时》《看见》
获奖
2003年:获年度风云记者,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
2008年:荣获东方卫视评选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绿色人物。
2009年: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中柴静以《认识的人,了解的事》演讲荣获特等奖
2009年:获得央视2009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乙等
2010年:作品《认识的人,了解的事》高点击率,获得2010年度土豆节金镜头奖
2010年:柴静当选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
柴静《看见》经典语录
在看见这本书籍中,柴静没有刻意选取她这些年记者生涯的重大事件,而是更多地在写那些曾经带给她震撼、指引她向前、给与她方向的人与事,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柴静《看见》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柴静《看见》经典语录1) 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
2) 先打一枪,然后再在那个洞上画一个靶子,效果是一样的。
3) 对遭受的侮辱,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还击,只需要蔑视。
4) 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这就是错的方式。
5) 天塌地垮,人只能依靠人,平日生活里见不着,不注意的人。
6) 最重要的是,能以别人可能是对的为前提来思考一些问题。
7) 除了课本,只看过言情小说,脑中空空,敲一下都能听到回声。
8) 人被硬生生直接摁在犬牙交错的生活上,切开皮肤,直入筋骨。
9) 死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除了忍受,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忍受。
10) 很多事不用问值不值得,只用问,它对你来说,是不是有如珍宝。
柴静看见经典句子语录1) 现实人生就是这样,大多时候乏善可陈,我只愿在万人如海中安心地过下去,那里处处有让人震动和狂喜的东西。
2)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3) 生与死,苦难与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4) 水无所起止,只知流淌,但总得流淌。山高月小,它要滴落;乱石穿空,它要拍岸;遇上高山峡谷,自成江河湖海。
5) 因为我最大的恐惧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我会被挑出来站在什么地方。大家说,看,她跟我们不一样。怎么才能克服这种恐惧
6) 我在工作,卖命地工作,但我是在为制片人、奖金、虚荣心,为我的恐惧而工作。最简单的东西没有了,我的心不在腔子里。
7) 电视节目习惯把一个人塑造为好人,另一个是坏人,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8)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9) 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10) 在哪里生活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生活在别处人类只是个概念,一代一代人都是相似的生活,这辈子决定你悲欢的就是你身边的几个人。
11) 真相往往就在于毫米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精确的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多时间和更多气力,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
12) 我原来以为这一辈子,就是每天想着怎么把一个问题问好,把衣服穿对,每天走过熟悉又局促的街道,就这么到死,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天。
13) 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
14) 和解,是在心里留了一个位置,让那个人可以进来。
15) 正义是自己内心对自己的期许,不是用来胁迫人的。
16) 从痛苦的经历中我得到将来面对问题时需要的力量。
17) 别在生活里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里发生的东西。
18) 当曲折奔突的河流遇到沉沉壅蔽,改道是历史的寻常。
19) 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会在每一个新的生命里活下去。
20) 把自我交付出去,从此就活在命运之中的必然与自由。
关于柴静看见经典语录1) 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2) 你可以选择不当记者,但是你当了记者,就没有选择不去的权利。
3) 张洁总担心善良的人做不了刚性调查。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
4) 听说人死了以后家里会有什么动静。其实有啥动静,什么动静都没有。
5) 一个节目里应该没有好人或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6)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7) 她是一个走投无路的人,仍然有自尊的需求,我懂她的心,所以我伤心。
8) 我不想影响谁,只想理解。如果有人有共鸣,我会有得到了家人的感觉。
9) 如果你一直表现的很有涵养,其实不如说是在传递一种不以为然的意思。
10) 为什么许多人都选择屈服因为他们觉得投入太多,收获很少或根本没有。
11)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12) 做不到,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必做,却是一个以暴制暴的思维模式。
13)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14) 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15) 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认为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16) 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是虚拟的,所以无用。如果自己不去做,那就不会有希望。
17) 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18) 我觉得我活该。每一个犯了错的人,别人都有权利把你以前的言论拿出来印证你。
19) 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拳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
20) 我从来没想过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实的世界即是可能如此。
21) 后来才知道康德对启蒙的定义不是谁去教化谁,而是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
22) 在意识当中我们所拍的片子就是要歌颂一个人物,对这个人物有利的要描写,对这个人物所谓不利的就要免去,这就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
23) 当饥渴都解决不了,又谈何精神上的诗意归根结底,没有一个宽容的制度可以海纳五光十色的生存状态。让人自由地爱吧,愈自由愈纯洁。
24) 远远听见琴声,顺声望,只一位穿蓝布衫的老人,坐在斑驳剥落的朱红亭子里,膝上一块灰布,对着湖拉胡琴,琴声有千灾万劫里的一点从容。
25) 史努比老说我有塑料感,跟现实隔着朦朦一层。但这层膜很快就保不住了,人被硬生生直接摁在犬牙交错的生活上,切开皮肤,直入筋骨。
26) 是的,可能媒体会有偏见,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这样,但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与意见较量,用理性去唤醒理性。
27) 当一个人的本能要求他逃避或是还手的时候,他能留在原地、忍受着攻击的前提是,有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并且深信对方会回到游戏规则中来。
28) 什么事真实真实是很丰富的,需要有强大的能力才能看到,光从恶种看到真实是很单一的。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
29)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认为一个人、一个概念、一次诉讼就可以彻底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智力上的懒惰。
关于“柴静看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103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 除夕感怀(内顾何曾足肝胆)
- 望江南·燕塞雪
- 【正宫】塞鸿秋_爱他时似爱
- 前调(咏鸳鸯菊、双心而白、秋晚始开)
- 思越人
-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 减字木兰花(太守移具饯行县偶作)
- 西江月(和王道一韵促画屏)
- 胜胜慢(冬至日,用刘春卿韵,送彦逢弟赴官西兴)
- 阅江楼记
热门名句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 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美人图子阿谁留
- 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
-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