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小学数学一年级课件:《去游乐园》)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小学数学一年级课件:《去游乐园》)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17    点击:  294 次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

网上有关“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数学一年级课件:《去游乐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一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 :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b)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c)认真观察,d)小组讨论,e)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第二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 :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5介绍小于号

 学生书空,再齐读,

 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34○93○35○810○1

 B:2>□6>□6=□□=8□<9

 (学生抢答)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课时:2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3

 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第三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小学数学一年级课件:《去游乐园》

小学三年级数学《估计》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2、能力目标: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计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估计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估计习惯。

 教学重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对长度进行估计的方法的。

 教学准备:

 学具盒、彩带、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估计:

 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一条绳子,请绳子拉直,估一估这条绳子大

 约有多长?

 4、引入:

 师: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在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

 板书课题:估计

 5、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6、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7、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4

 (1)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2)组织学生量一量,判断所画线段长度在准确性。

 (3)组织学生画6厘米、10厘米在线段。并说说自己估的方法。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任意估一个物体,估计他们在长度或高,再实际测量长度,看看哪一组的同学估计的最准确。

 2、教学例5

 (1)组织学生估计

 各小组把准备好的文具盒观察一下,估计一下,用彩带把铅笔盒围一周,彩带纸至少要多长?估计完后剪一段,试试看。

 (2)组织学生汇报:

 哪个小组估计的彩带长度比较准确?谁愿意把你们估计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3、小结

 通过实际围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估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估测时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选择估测的方法。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组织学生观察、判断,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3、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

 明确:“一面靠墙的含义,理解计算方法,学生解答后交流计算的方法

 四、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5题。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估计

 例4

 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例5用彩带围

 

小学三年级数学《估计》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通过估算活动,培养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然后自己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比划的单位长度准不准。

 3、不用尺子测量,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然后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更准、更直。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的本领最棒。

 二、新课学习。

 1、根据第一次的差距再画一次,并检测是不是画得更准一些了。

 2、例5

 (1)摸一摸数学练习册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是长方形的。)

 (2)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又要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自己思考的过程。)

 (3)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把数学练习册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

 (4)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估测的时候,虽然我们手中并没有尺子,但我们心里应该有一把尺,1mm、1cm、1dm、1m都已经在我们的脑子中有了印象,再加上身体或者其他物体的辅助,相信让我们的估计会更加准确。

 三、巩固练习:第46页做一做第1、2题。

 1、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2、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怎么样估计的更准确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估计》课件篇三

 教学目标:

 1、在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灵活运用多种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2、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来说说?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划

 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也可以从你的身上找出这些长度。

 3、猜一猜

 师:出示1米长的彩带。

 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4、揭题

 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板书课题“估计”。

 二、展开活动

 1、画一画

 (1)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长8厘米长的线段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谁觉得自己画的8厘米最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反馈2个学生的作品)大家画得准吗?请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汇报:你是怎么画得这么准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不用尺子怎么画,如果现在请你来画,你能画得更准确吗?

 还想再试试吗?

 (2)不用尺子画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和一条长2分米的线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眼力有进步的同学请举手,恭喜这些同学过关。

 2、估一估

 (1)估计铅笔的长,你觉得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2)估计一下课桌的高,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谁来量一量?

 (3)估计一下把铅笔盒围一周是多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再量一量。

 (4)估计一个同学的身高。

 (5)出示:一个盒子,现在要用彩带围盒子一周,需要多长的彩带呢?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把你认为需要多长的彩带剪下来。看看哪一组的同学眼光最准。学生反馈,说说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组中课前准备好的包装盒,先估计一下用彩带围一周需要多长,然后剪下来,实际围一围。最后汇报。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三、联系生活

 1、围一围

 (1)请5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

 师: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先估计,再测量。

 (2)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3)师: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估计出大树或是大柱子的周长,你能估计出来吗

 2、比一比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出示课件)

 3、想一想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还想进行哪些有趣、有挑战性的估计呢?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雷峰塔的高度等,课后再去实践研究,好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课件#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一年级课件:《去游乐园》,欢迎阅读与借鉴。

小学数学一年级课件篇一:《去游乐园》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已有的知识与做法解决新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主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一定去过游乐场吧,你都玩过哪些项目?今天淘气和笑笑他们高兴地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走进游乐场,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计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无。

 引导学生审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仔细思考,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这道题吗?

 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带到小组交流中。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并把方法进行归纲整合。

 (5)小组汇报中。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12X5还是5X12,用竖式计算时,通常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较大数作为第一个乘数。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5先与2相乘,二五一十,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0,注意要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得小一些。

 2、13个人要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呢?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

 (2)拿出练习本试着来独立尝试笔算,算好了吗?

 (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电动火车要花多少钱呢?

 请你在练习本上列一个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说一说算法,老师问算理,这次你算对了吗?同桌

 之间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书55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5页每2题竖式计算,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更有针对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一起来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课件篇二:《去游乐园》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

 自主探究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第54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3.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3=36(元)

 4.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小组交流、组际解疑)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2

 ×3

 12

 ×4

 12

 ×5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18×3、15×6、27×3、43×3

 (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六、总结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课件三篇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分享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 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种计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计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谁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计算工具?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计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使用它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

 (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 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师:算盘有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做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珠靠梁。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档为个位)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602 134067 35215862)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了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五)电子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六)计算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器,生活中开始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计算器)

 1、介绍功能键:

 大家也许会发现有很多种计算器。这是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计算器。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你认识计算器键盘上的哪些按钮,各有什么作用?“On/c”键有什么作用?“Off”键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2、使用计算器:

 师:计算器怎么使用?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始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3、利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练一练:4468+1792 32010-8925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26×39 312÷8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

 9999×1= 9999×5=

 9999×2= 9999×7=

 9999×3= 9999×9=

 9999×4=

 运用比赛的形式独立练习用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计算,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计算器计算比赛。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_________

 9÷9=1 1111104÷9=__________

 108÷9=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

 1107÷9=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总结提升

 师: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课件出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这就要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课件# 导语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后前后相关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小转盘、长方形卡纸、小棒、三角尺、游戏纸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暑假里,南京举办了青奥会,你们知道吗?(自由简单交流)欢欢她们一家也来到了南京观看的青奥会的比赛,让我们随着她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认识平移和旋转

 1.运动现象中初识平移

 出示视频,介绍:首先他们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到了宾馆,上了电梯;最后,在比赛场馆,看到了三面国旗冉冉升起。(视频停,出示例1)

 (1)车厢平移现象

 小朋友们,还记得火车车厢(贴出火车)是怎样运动的吗?

 (学生说,引导说出:轨道、直的等),大家用文具盒来模仿一下,(学生动起来),片刻后让学生演示:你的“小火车车厢”是怎样运动的,走了什么路线?小结:火车车厢的运动是直直的向前。贴“”。

 (2)电梯平移现象

 那电梯(贴电梯图),电梯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说)

 用你的手势来告诉大家,贴出电梯图,说出:电梯的运动是直直的向上,贴出“”。

 电梯还能怎样运动?(直直的向下运动)

 (3)国旗平移现象

 赛场上,运动健儿努力拼搏、为国争光,升起了三面国旗,国旗在旗杆上是怎样升起的?来,用卡纸来表示一下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

 贴国旗图,演示直上,国旗的运动是直直的向上。

 那降国旗时,国旗的运动呢?(直直的向下)

 归纳:从刚才的几个运动现象里,你能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呢?引导大致得出:运动时,路线都是直的。

 对,像这样,它们在运动时,路线都是直的。这样的的现象可以看成是平移。(板书:平移。)

 小朋友们,在我们教室内外,你能发现平移的现象吗?那在其他地方呢?(举例加手势)

 帮助学生判断是不是平移现象,以及说法的准确性。

 2.简单操作中正确理解平移

 小朋友们能发现那么多的平移现象,那我们现在来玩一玩平移运动,好吗?(出示“试一试”)

 出示: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学生统一做好,目光巡视,个别纠正)

 继续出示: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让学生演示,课件跟着演示。(统计,就是这样平移的请举手)看到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老师也想做一次平移,演示错误的平移方法。问:是平移吗?怎么不是?

 小结:原来平移数学书时,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路线要直直的,数学书也不能转动。

 继续出示: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你还可以怎样做就能把它平移到右下角。(学生操作)

 拓展出朝右下平移(课件)。问:沿这个方向也是平移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你呢?(几生回答,能达到几个要素)同意吗?(面对黑板箭头,手势变换一些角度)就是说,只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运动的路线是直的,这样就可以看成是平移。至于运动的方向可以是水平,也可以是(手势暗示:竖直的),还可以是(斜着的)。说得真好!

 3.运动现象中初识旋转

 离开了比赛场馆,欢欢她们来到了百货大厦,看到了一个挂钟(贴钟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的分针,(演示从12走到3)问:它是怎样运动的?(来我们抬起左手臂来表示分针从12走到3),问:是平移吗?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法),不是平移是什么呢?(估计学生会说旋转)

 欢欢带着这样的问题又看到了另两样物体(贴风扇叶片、螺旋桨),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形象描述,暗示加动作)

 这三个物体在运动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都在转)为什么钟面指针、电风扇叶片和螺旋桨都在一定范围内转而没有转到其他地方呢?(让学生自主找到固定的中心)慢慢揭示: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转动,这样的运动现象可以看成是旋转。(板书:旋转)

 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旋转现象?(举例加手势,师帮助学生判断是不是旋转)

 4.操作中深化理解旋转

 小朋友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小转盘,我们来玩一玩旋转,好吗?出示:准备一个小转盘,把指针指向A。(目光巡视)

 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一圈。(学生操作,选择学生上展示台演示,应该是用顺时针完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操作逆时针旋转)

 简单归纳:原来旋转既可以这样转(贴顺时针标志),也可以这样转(贴逆时针标志)。

 老师也想玩一玩转盘,仔细观察:指向A转到指向B,问:这是旋转吗?(学生畅所欲言,应该有学生说不是,他觉得要转一整圈才是)让学生聚焦到,旋转是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转动,可以转一整圈,也可以转一小段。

 请大家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你能继续旋转到指向C或指向D吗?(学生操作,一生演示一下)

 三、分层练习,深化认识

 1.同学们,我们跟着欢欢认识了“平移”和“旋转”,那老师想考考你们能不能分清这两种运动现象,真的能吗?如果是平移运动,我们一起在面前演示“。(动作)

 想想做做第一题(注意不同想法)

 2.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老师这儿有根小棒,你能让它作平移运动吗?(展示),你又能不能做出旋转运动?(重点是找准固定中心)。

 那你能用长方形的卡纸或三角尺来做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真有趣!同样的物体,怎么做就是平移?(引导说要素),怎么做就是旋转?(引导说要素)

 3.秋天到了,一阵风吹过,地面上有许多的落叶,我们来玩个移叶子的游戏,好吗?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可以通过平移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在括号里打“√”。(用游戏纸完成?)

 指名学生汇报结果。有不用意见吗?判断时有什么快捷的方法吗?(注意做错的同学,帮助分析错误原因)

 2、4、6号树叶虽然通过平移不能和绿色树叶重合,要怎样做,它也能与绿色树叶重合呢?(先旋转再平移或先平移再旋转,学生答)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两种运动现象,它们是(让学生说平移和旋转),沿着同一方向、路线是直直的,这样的运动是平移;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转,这样的运动是旋转。生活中的很多运动中都有平移和旋转,只要我们带着智慧的眼睛,就一定能找到它们。

 

篇二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30页例2、31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七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教法: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三篇

#一年级# 导语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最后,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认识 元、角、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52,53页例1、例2及相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勤俭节约、合理用钱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四、教学难点: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若干

学生: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

2、板书课题:认识元、角、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让生尝试自己认人民币并说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3、提问:认人民币时主要看什么来区别

4、总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教师同时板书)

5、全班齐读认识人民币顺口溜

6、知识检测

教学例2

1、元和角的关系:1元=10角

2、生:思考1角= 分;1元= 分

3、轻松一刻:唱《一分钱》

4、闯关练习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对人民币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以后应该怎样用钱呢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单 位:元、角、分

①1元=10角

②1角=10分

③1元=100分

篇二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 培养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海边玩一玩好不好海边可热闹了,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情境图,看看海边小朋友在干什么

2、学习情境图。 谈话:看着捉虾的小朋友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看着捉螃蟹的小朋友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例1

1、列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谈话: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12和26都是几位数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法。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将学生交流的口算算法、竖式算法进行板书)

(3)动手操作、自主构建。(用小棒拿一拿,计数器上拨一拨 )

(4)学习竖式的写法、算法。

师:既然我们学习了竖式,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25+4 ,你能不能尝试着用竖式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动笔,上来交流)

师:有没有做的与她不一样的老师这里还有种不同的写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

25

+4

师:做的对么为什么

总结: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个位跟个位对齐,十位跟十位对齐。 总结一句话:

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样算用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例2

那第二道问题该怎样列式那它的结果又等于多少呢

三、练习

1、师:在解决了在海边的两个小问题,小朋友们在海边的小树林里发现了两只小刺猬,它们在干什么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呀。(出示自主练习6)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么谁能很快的算出它的结果

2、自主练习第3题。

同学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只可怜的小壁虎,他们正忙着找自己的尾巴,你能帮帮它们吗学生独立解答。

3、自主练习第4题

同学们自己买过东西么这里老师给你这个机会,看,这里有很多的东西,可你只能买两件东西,你会买什么计算出他们共需要多少钱

四、拓展

在海边结束了一天的活动,小明回到了家里也做了几道竖式计算题,可是一不小心在这张答题纸上滴上了几滴钢笔水,你能不能把残缺不全的地方补充完整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篇三

教学内容:西南师范大学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剪一剪 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 用钉子板围。

2 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划竖勾和1个偏旁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中找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做上记号。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熟为止。

 [设计说明: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预习任务。]

  课前准备:

 1 本课挂图

 2 词语卡片: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熟字卡片:棵

 3 录音带:儿歌《一边大,一边小》

 4 把本课生字卡片贴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叠起来。)

 一、认读生字词

 1 昨天你们在家预习时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课的生字都会认了吗老师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们从书上搬到黑板上,你们还会认吗自己认认看。哪些字你记不起来了,你可以看看书,或者向你的同座请教一下。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发现不足之处及时弥补。老师向学生提示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初步培养遇到困难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你再读这些生字时发现那些字音不容易读准提示一下同学们。

 [设计说明: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提示其他同学,培养其成就感]

 3 认读生字卡片。

 4 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以后,你还会认吗(读词语卡片,读完后贴于黑板上)

 [设计说明:初步建立字词概念;给生字变换语言环境,巩固识字。]

 5 (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说明:初步渗透看图方法--从整体到部分]

 6 对照图,再读词语卡片,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把词语卡片贴于对应的事物旁边。)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文字与图画相对应,词义自然理解。]

 7 用一句话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设计说明: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二、学习量词

 1 图中的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1)当学生用上群、堆时,先引导学生从生字卡中找出来,再相机点拨,了解他们表示的数量较多。

 (2)当学生说到一棵红枣树时,出示棵字,引导学生说出一颗枣后,比较棵与颗。

 [设计说明:教师的提问中避免了数量词的术语;充分利用图画帮助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在说句的过程中不断复现生字,加强语言和文字的联系。]

 2 我们的课本把这些都编进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里,不信,你读读看。(学生自由朗读)

三、指导读文

 1 指名读短文。访问其中一名学生:是看汉字读的还是看拼音读的提示学生读书时,会读得要看汉字读,遇到困难再借助拼音读。

 [设计说明:主要目的是读准字音,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 听儿歌录音,鼓动学生随着节奏做拍手游戏。

 [设计说明:既可作为课中游戏活动,又营造了儿歌的朗读氛围,出示了朗读样板]

 3 这个孩子(指录音)读的好吗你们可以比她读得更好。同做同学互相读读看。

 [设计说明:激发朗读欲望,促进合作学习]

 4 指名读、齐读,老师、学生拍手伴奏。

 [设计说明:拍手伴奏的方法即可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符合本课特点。]

  四、理解短文,指导说句

 1 看看课题比一比,到底在比什么呢

 [设计说明:在充分的读文后,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比大小,比多少。]

 2 指导说句:________比________多,________比________少。

 ________比________大,________比________小。

 [设计说明:此练习既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小学生们应该如何去学习分一分呢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 一年级数学 上册分一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打乱顺序出示准备的水果、书本和玩具,引导: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将展示的物体杂乱地摆放在讲台上,引导:大家观察一下,老师把这些东西放在桌面上,好看吗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整理一下,让这些东西分类摆放在桌面上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指名学生整理,并注意引导其余学生观察整理的过程。

 学生整理完毕后,引导学生明白分类的标准:整理得很不错!你能给大家 说说 你是按什么分类摆放的吗

 学生:把能够吃的分为一类、玩的分为一类、书和练习本分为一类。

 把食品、玩具、学习用品分类摆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分一分

 大家观察现在的桌面,你有什么感受

 2、 创设情境

 商店里的阿姨也运用了分一分的知识,将货架上的商品整理得井井有条。出示主题图。

 (1)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

 (4)小结: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货物的什么为标准分类的。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试一试: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2、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出示想想做做1图。

 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

 播放动物的**片段。

 师: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学生活动。

 出示学生的几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

 师: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

 3、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

 师: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

 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 方法 。

 空中飞的涂的蓝色,陆地行的涂绿色,水中行的涂红色。

 4完成"想想做做"3。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杯子,你能把这些杯子分一分吗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杯子分一分。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四、实际运用, 总结 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同学说说你的做法。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房间,厨房中的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吗如果不是,想一想应该怎样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练习题

 1 能按指定的标准和自己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运用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解决问题。

 夯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 在动物的下面画,在植物的下面画○。

 2 把下面各图中同类的物品圈出来。

 (1)

 (2)

 (3)

 (4)

 3 照样子分一分,连一连。

 (1)

 (2)

 (3)

 4、下面这些动物你认识吗它们各有几只脚会 游泳 的是哪几个

 号请把动物编号写在相应的圈内。

 这是一座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

 5 把与左图配套的物品圈出来。

 6 这些卡片可以怎样分

 7、看图说一说,图1和图2怎样分的

 1 2

 8下面5个图形中,哪个与其他4个不同

 9 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10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会给垃圾分类吗(连一连。)

 11、这些食物该分给谁才合适呢把它们用线连一连。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小学的课程很重要,是以后学习的基础。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

 教具准备:1,柜台和相应物品 2,学具袋 3,卡片

  一、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感知分类

 出示挂图:提问: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明确分类:老师演示,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像老师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分类?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老师指明分类的好处。

 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1),第一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说怎样圈的'。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解疑。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叫几个学生进行分类。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分类。大家也动手操作了,分类有这么多的作用,大家回去讲给你们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知道分类的作用。

  四、作业

 完成练习六的4、6题。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2)

 0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 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二、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故事:有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老二、老三都采得很仔细,老大一下子就采了三朵蘑菇,老二采了二朵蘑菇,老三也采了一朵,老四一去到就捉蜻蜓又捉蝴蝶,兄弟们都采到了蘑菇,只有老四什么也没采到。

 (二) 创设,探新知:

 1、 教学例1:思考每个小兔采的磨菇可以用哪一个数表示?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并强调0就是什么都没有。

 2、 老四回到家什么也没采到,妈妈严肃的批评了他,妈妈说:“做事三心二意是不能够将事做好的。”小白兔可后悔了,他想明天去拔萝卜的时候一定要改正三心二意的缺点。第二天,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四改掉了它的坏毛病。

 Ⅰ地上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Ⅱ老四采了几个萝卜?

 Ⅲ地上还有萝卜吗?用什么表示?

 3、 学例2及0的写法。

 ①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说。

 ②教写0。

 3、教学例3:先让同学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谈一谈。

 三、多样练习:

 1、想一想做一做:1—4题。

 五、 小结。

 教学后记:1学生通过有趣的故事比较容易掌握了0所表示的意义。

 2 0的书写顺序小朋友已养成了错误的习惯,比较难改正。

哪位大佬有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真题卷(西师版),有这个教辅资料的百度网盘吗?

我这里有您想要的资源,通过百度网盘免费分享给您:

>

期末真题卷是备考期末考试的重要资料,汇集了多年来的真实考题。这些试题涵盖了各个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和考点,题目形式和难度与实际考试相符。通过使用期末真题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要求,熟悉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同时,这些真题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期末真题卷是备考期末考试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关于“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2414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