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日内瓦会议中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立场文件(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是何时签订的?)

日内瓦会议中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立场文件(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是何时签订的?)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7-16    点击:  149 次

日内瓦会议中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立场文件

网上有关“日内瓦会议中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立场文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是何时签订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印支问题

日内瓦会议的后期,即从5月8日开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参加者有中、苏、英、法、美、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共和国(即原南越)、老挝王国和柬埔寨王国。会议主要讨论了停战后一段时期内为越南交战双方的武装力量划分集结区,老挝和柬埔寨问题如何同越南问题区别对待,停战的监督和保证,印度支那三国的政治前途等问题。美国企图延长乃至扩大印度支那战争,虽然被迫同意参加会议,但始终没有放弃其直接插手印度支那战争的打算。面对上述情况,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了尽可能争取法国等多数国家、着重反对美国破坏、大力把会议推向前进的做法。

6月中旬,会议因各方分歧停滞不前。中国及时地折衷了有关国家的意见,提出了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与会国就如何解决老挝和柬埔寨的停战问题达成了一些协议,使会议大大前进了一步。

中国代表团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恩来总理会晤法国新总理孟戴斯·弗朗斯,在广西柳州与胡志明主席交换意见,在莫斯科与苏联***会谈,进一步协调了越、中、苏的看法,打破了在划分集结问题上的僵局,扫除了会议达成协议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

7 月21日,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确认了印支三国的民族权利,是印支三国人民争取独立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时,通过日内瓦会议,全世界又一次看到,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代表没有在会议最后宣言上签字,预示它另有图谋,这为美国加紧干涉印度支那埋下了伏笔。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是何时签订的?

1、越南地图为什么要把老挝和柬埔寨画进去?2、法属印度支那的历史3、为什么越南被称为印支4、法国将印度支那联邦的中心设立于哪里5、中南半岛的历史沿革6、什么是印支?越南地图为什么要把老挝和柬埔寨画进去

鄙人浅见越南把老挝、柬埔寨画入自家地图的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印度支那联邦

1、法属印支,共抗日寇

进入近代以来,古代中国引以为傲的附属国,基本丧失殆尽,而作为曾经的附属国越南也不例外,船尖炮厉的法国殖民军,几次杀戮,终将老挝,柬埔寨,越南尽数收入囊中,联合三国,成为著名的印度支那联邦。于是史上恩怨情仇纠葛不断的三国成印度支那联邦了“一家人”。这片土地上,最初的大联邦初现。

伴随着法国在二战中一败涂地,日本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和对马六甲海峡的封锁,法属印支联邦易主,但是这片土地上却诞生了著名的抵抗组织,印支联邦***。于是三家合力,共赴国难。最终它们尝到因为团结的“美味”。所以三家有在一起的可能。

2、初尝甜头,“独领风骚”

尝到甜头的越共,更是领导越南人,在中国、苏联的帮助下,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入侵,使得美国直接控制南海,从中南半岛,北向直接牵制中、苏的计划落空。

胜利后的越南,自信十足,中苏关系恶化,更让越南的野心出奇的膨胀。

拥有缴获的大量美械和被支援中苏装备的越南,自诩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而印度支那联邦“大一统”的观念开始,愈加强烈,于是越南军队开进柬埔寨,侵占老挝利益。要成三国“独领风骚”的盟主。

3、恢复理智,水中花月

但是,伴随着越南与我国几经过招,越南开始恢复理智,相差悬殊的综合国力,让越南意识到对中国动粗是不明智的,联合印支联邦,无法平衡并入的老挝、柬埔寨的利益。所以印支联邦最终水中花月。一场空忙。

即便印支联邦是数百年来,越南在中南半岛的可以抵御外辱,可以屹立世界的“大一统”的梦。

法属印度支那的历史

1858年9月,法国人在越南中部的岘港登陆。

法国要求在岘港设立领事馆等单位,但被越南 *** 拒绝,法国因此而占领岘港。

1861年,法国占领了西贡(今胡志明市),六年后又占领了南圻,并将其更名为交趾支那。

为了拥有整个越南的宗 *** ,法国与中国爆发中法战争,并在1883—1885年的期间占领了越南中部和北部及柬埔寨,将越南中部更名为安南,北部更名为东京。

1885年,中法签订天津条约,中国正式放弃越南的宗 *** 。

1887年10月,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正式成立。

随后在1893年的法暹战争(暹为暹罗,即泰国)中,老挝也被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之中。

虽然法国拥有中南半岛地区的实际统治权,但之前各王国的皇室仍被当作傀儡一般地被保留。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内,法属印度支那曾经爆发过数次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战争,但都被法国统治者镇压下去。

1940年9月,二战正打得如火如荼,亲纳粹德国的维希法国默许日本的军事力量进入越南北部,这让正在与日本进行战争的蒋介石极为不悦。

中南半岛对日本的太平洋与东南亚战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很快日本以法属印度支那为跳板占领了荷属东印度。

同时,日本保留了法国的 *** 结构,主要的管理权仍操在法国官员手中。

1945年3月9日,法国解放,德国的势力不断败退,美国也在太平洋上不断逼近日本本土,日本 *** 因此决定全面加强对中南半岛的控制程度。

日本驱逐了法国官员,宣称中南半岛为日本保护下的“独立”国家,直到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投降后才告终。

战后,越、老、柬三国都爆发革命,寻求独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在1945年9月2日宣告成立。

而法国也试图恢复其在中南半岛的统治,1946年3月18日,法国军队开入越南北部地区,同时法国挟持越南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在越南南方的西贡成立越南国,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

1954年5月,奠边府战役结束,法国败局已定。

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发表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交战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法国承认印支国家的独立,法军逐步撤出,越南被分为南北两个地区,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并在1956年7月进行自由选举后统一合并。

其中胡志明领导的位于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倒向苏联和中国的共产主义国家一边,南方的越南共和国则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

之后,南方的吴廷琰在美国的支持下决定拒绝这场选举,从此越战逐渐爆发升级。

老挝和柬埔寨同样在1954年独立,但没有被卷入越南战争。

为什么越南被称为印支

印支就是“印度支那”的简称

广义的印度支那半岛即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的马来亚部分和新加坡。英文译为:Indochina;法语译为:Indochine

——在历史上,这里是印度和中国(支那)两种文化影响下的地区,所以合称

而1887年,法国征服越南等地后,成立了所谓“法属印度支那联邦”,作为其殖民地,包括现在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即所谓印支三国)

——这就是狭义的“印度支那”

越南的河内是这个殖民地的首府

法国统治印度支那时期的地图

法国将印度支那联邦的中心设立于哪里

越南。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得知,法国将印度支那联邦的中心设立于越南。法兰西共和国简称法国,首都巴黎,位于欧洲西部,北邻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东接意大利、摩纳哥,南连西班牙、安道尔,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

中南半岛的历史沿革

从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

由于缅甸等国长期为清朝朝贡国,清朝驻英公使曾纪泽曾向英国抗议,但无效。此后,中英两国开始出现滇缅边界的领土纠纷。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就曾提出滇缅边界问题。英国外交大臣克雷向曾纪泽表示,愿意在界务上做一定让步:第一“将潞江(即怒江、萨尔温江)以东之地,自云南南界之外起,南抵暹罗北界,西滨潞江,即洋图所谓萨尔温江,东抵澜沧江下游,其中北有南掌国,南有掸人各种,或留为属国,或收为属地,悉听中国之便”;第二,以大金沙江即伊洛瓦底江为两国“公共之江”;第三,在八莫近处勘明一地,允许中国立埠,“设关收税”。(薛福成:《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出使奏疏》卷下,第28-29页。)由于中英双方在缅甸存祀问题上一直僵持,对英方这一表示,曾纪泽于卸任前只与英国外交部互书节略存卷。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国保持独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国和英国殖民统治。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

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0年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日本占领除泰国外中南半岛全境。

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南半岛的英属殖民地的独立较为平和,1948年缅甸独立、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属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独立。

1956年马来亚自治,1960年美国侵入越南,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自马来西亚联邦脱离独立。法属殖民地则较为艰辛,越南自二次大战结束后即展开对法国独立战争,经历多年的越战,1975年美军撤离,越南统一。

什么是印支

是叫“印支半岛”。

印度支那,指中南半岛各国,是一个对一个东南亚大陆地区的总称,即「印度至中国间」的区域,包括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亚、新加坡这些国家和地区。

此地在华人地区普遍亦称作「中南半岛」,主要是中国抗日战争时,认为「支那」一词含有污辱中国之意,在于右任的倡议下改称。

从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古国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在古代从中国到印度之间可能的通道有四条:直接翻越青藏高原穿过喜马拉雅山脉;穿过西域和中亚的戈壁沙漠再经过现在的阿富汗向南(玄奘取经的路线,丝绸之路南支);穿过云南和缅甸的热带雨林(南方丝绸之路);从海路过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前两条路线去印度十分艰险,故而大多数商人都选用后两条路线,尤其是海路。由于后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印度支那诸国,这些国家得以逐渐发展起来。这也是“印度支那”名称的由来。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了泰国独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国和英国殖民统治。其中老挝、柬埔寨、越南被法国统治,所以被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被英国统治。1893年法国人建立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1942年日本开始占领印度支那,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印度支那各国才获得真正的独立。

该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7℃,干雨季分明,均为农业国家。矿藏有锡、钨、铬、煤等,产柚木,橡胶、稻、甘蔗等。

在现代汉语中,印度支那一般特指法属印度支那,即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

参考资料:

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什么?

遏制中国和共产主义的屏障

——美、英等8国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积极支持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美国向法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支持法国的侵略行径,从1950年到1953年,美国运送给驻越南法军的军事物资达40万吨以上,其中包括战车、飞机、舰艇、武器弹药等等。1954年向法军提供的援助,高达10亿美元,几乎占了法军侵越军费的80%。美国还派遣军事顾问人员赴越南,协助法军。

1954年7月,法国与越南在日内瓦会议上达成停火协定,参加会议的美国拒绝在协定上签字。9月8日,美国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签署《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把印度支那三国划为“保护地区”。

美国的所作所为,目的是在东南亚建立遏制中国和共产主义的屏障。

法国从越南撤军后,美国立即取代法国控制越南南部。1955年10月,美国扶植吴庭艳在西贡建立“越南共和国”。美国不惜重金,向南越提供大量援助,用先进武器武装南越军队,并在南越建立海空军基地,试图将南越建成其在东南亚的反共堡垒。到1960年,美国派到南越的军事顾问达到2000人。南越军队的团、营级都配备了美军顾问,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

南越政权在美国的扶植下,对人民实行血腥的恐怖统治,四五年间就杀害了约8万群众,几十万人被逮捕迫害。吴庭艳还大量任用亲属、亲信,他的妻子、兄弟和其他家庭成员都在政府中位居要职,38个省的省长和各县县长都由他指派。

南越人民奋起反抗吴庭艳的反动统治,开展武装游击战,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也大力支持并领导南方人民的武装斗争。1960年上半年,南越西南部的游击区连成一片。12月,游击队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有20多个政党和团体参加了这个组织。南越人民的斗争进入有组织、有领导的阶段,武装斗争的规模不断扩大。

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美国开始更深地卷入越南内战。5月11日,美国副总统约翰逊访问西贡,他与吴庭艳共同签署了联合公报,决定采取措施扩充南越军队,加紧镇压南方人民的反抗。从这时起,美国在南越发动了一场“特种战争”。

这场“特种战争”的方式是:由美国装备、训练南越军队,并由美国的顾问指挥,实施“反游击战”。美国计划将南越军队扩充到50万人;在18个月内平定南方。为实现这一计划,吴庭艳大肆扩军,接连不断地向游击队发动“扫荡”和“清剿”。仅1962年,南越军队就杀害了3万人。

在“特种战争”中,美国还发明了“战略村”战术,将游击队活动频繁地区的居民,集中迁居到各个“战略村”。“战略村”周围建有壕沟、铁丝网、碉堡、望塔,再布置上地雷,并派军队把守。居民走动和进出,都要凭通行证,没有丝毫自由。“战略村”实际上就是一种集中营,美国企图用这种手段困死游击队。

为了更好地进行“特种战争”,美国不断向越南派遣美国军队。1962年2月,美国在西贡设立“美国军事援助司令部”,指挥美军和南越军队,标志着美国开始直接介入越南战争。美国在本土的布雷格堡建立一所特种战争训练中心,训练美国军人在丛林和山地进行“反游击战”的技能;美国空军在佛罗里达也建立了一个训练中心,训练突击队员。这些特种兵和突击队员受训后,就被派往南越作战。到1963年11月,美国派到南越的军人达到16000人。

但“特种战争”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反而激起越南人民更加顽强的反抗,18个月内平定南越的计划破产。

吴庭艳是天主教徒,1963年5月,他以政府名义禁止在顺化市升挂佛教旗帜,引起南越佛教徒的不满。南越大多数人信仰佛教,佛教徒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抗议政府的行为。南越警察向示威人群开枪,打死打伤数十人。当局还惨无人道地将十几名僧尼剥去衣服,裸体游街,愤怒的僧尼以自焚抗议,引起世界的震惊,也激起更大的民愤。美国为了平息南越人民的怒气,策动南越军人发动政变,杀死了吴庭艳。

到1964年底,南越人民武装已经解放三分之二的地区,“特种战争”遭到失败。

约翰逊继任美国总统后,进一步扩大越南战争。1964年8月1日,美国驱逐舰闯入北部湾北越领海,被北越鱼雷艇击退。美国政府连忙宣称,美国海军遭到挑衅。8月3日,约翰逊继续下令美国舰队到北部湾巡逻。第二天,美国又宣布美国海军遭到第二次袭击。8月5日,在国会的授权下,约翰逊派飞机对北越发动空袭,将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

1965年2月,约翰逊命令空军对北越实施持续轰炸,北越的交通道路、机场、军事设施、工厂、电站、城镇,都成了美国空军的轰炸目标。一时间,越南北方的无数村镇被夷为平地。

轰炸北方的同时,美国决定将在南越的战争升级为一场“局部战争”。1965年3月8日,美国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越南岘港登陆。此后美军地面部队源源不断开到南越,1965年底已达18万余人,1966年增加到38万,1967年超过了50万。

美国在越南的“南打北炸”,并没有吓倒越南人民。1968年1月中旬到2月初,南越人民武装发动新春攻势,同时对包括西贡在内的大小百余个城市以及30多个机场,进行袭击,歼灭美军和南越军队15万人。美军拼命展开反击,在美莱村,美军屠杀了500名手无寸铁的平民,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

战争以来,美军已死伤10万余人,军队士气低落,士兵开小差不断,刺杀官长的事时有发生。庞大的军费开支,使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早在1965年,美国反战团体就组织了“全国争取越南停战委员会”。1967年4月,纽约的一次和平游行吸引了30万人参加。1968年,美国国内反战呼声更加高涨,美国人民对这场无法取胜的战争已经厌恶。

1968年3月,约翰逊宣布不再对北纬20度线以北地区进行轰炸。5月,美国同北越在巴黎开始谈判。10月底,约翰逊宣布无条件停止轰炸北越。次年1月,由美国、南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北越四方参加的和谈,继续在巴黎举行。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他决定让美国从越南脱身,使越南战争“越南化”,用越南人打越南人。这时,南越五分之四的土地已被人民军队控制,并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6月,南越爱国力量宣布成立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尼克松也在6月宣布从南越撤军。从1969年7月到1970年,美国分批从越南撤出了近20万部队,驻越美军不断减少。

此后,美国在越南谈谈打打。1972年5月,尼克松下令封锁北越领海,恢复对北越的轰炸,试图挽回美国的颜面,但一切都是徒劳了。

经过4年的较量,1973年1月27日,美国政府不得不同北越在巴黎签署《关于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国表示尊重越南的独立和主权,从越南撤出美国军队。同年3月底,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越南战争中,美国在越南共投下800多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万人死亡。美军约死亡5万人,伤30余万,这是美国历次战争中最惨重的失败。这场战争还在美国人民心灵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位美国历史学家称,越南战争是“使美国遗臭万年”的战争。

中国为越南人民抗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越南,并派遣工程、防空、后勤保障部队30多万人赴越支援。美国正是惧怕中国的力量,始终没有向北越发动地面进攻。

1975年春季,南越人民军队向南越政权发动最后的攻势,4月30日解放西贡。次年6月,越南宣布南北统一,国名定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新中国初登世界舞台正始于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和地位参加讨论国际问题。

时代背景:

1954年2月28日,由苏联倡议,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上达成协议,定于同年4月举行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除苏联、美国、法国、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会议的全过程外,同这两个问题有关的其他国家也派代表分别参加各有关问题的讨论。

日内瓦会议的后期,即从5月8日开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参加者有中、苏、英、法、美、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共和国(即原南越)、老挝王国和柬埔寨王国。

会议主要讨论了停战后一段时期内为越南交战双方的武装力量划分集结区,老挝和柬埔寨问题如何同越南问题区别对待,停战的监督和保证,印度支那三国的政治前途等问题。

美国企图延长乃至扩大印度支那战争,虽然被迫同意参加会议,但始终没有放弃其直接插手印度支那战争的打算。面对上述情况,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了尽可能争取法国等多数国家、着重反对美国破坏、大力把会议推向前进的做法。



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是怎样的?

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激烈、最持久的一场反侵略战争。从1959年开始,越南人民经过10多年的浴血奋战,在世界人民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援下,击败美国侵略者,推翻南越反动政权,完成了祖国的统一。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谱写了越南人民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光辉的一章。 美国对越南的侵略与干涉 1954年7月2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上,签订了关于印度支那停战协议。协议规定,在保证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三国内政不予任何干涉的基础上停止战争,恢复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

关于越南部分,协议规定了巩固和平和防止战争再起的各项条款:禁止一切增援部队和新增的军事人员进入越南,并禁止运入一切新的武器,弹药和其他作战物资;禁止在越南全境建立外国军事基地;不允许南、北两个地区参加任何军事同盟……协议还明确规定:北纬17度线为临时军事分界线,它无论如何不能解释为政治的或领土的边界,在越南人民军集结到此线以北和法联邦部队集结到此线以南地区以后,应在1956年7月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以实现越南的民主和统一。 协议签订后,9年的抗法战争结束,法国驻印支的军队于1956年4月全部撤走,印支地区出现和平的曙光,远东的紧张局势得到缓和。但是,对印支地区早就怀有野心的美国却阻挠日内瓦协议的实施,加紧对这个地区的渗透与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德国法西斯侵占法国本土,日本侵入越南,法国在印支的统治衰落时,美国就提出战后以“国际托管”方式接管印支的方针。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后,法国发动了重建殖民制度的侵略战争。美国改变策略,一面支持法国殖民者,镇压三国人民革命力量;一面通过援助,将自己的军事、政治与经济势力渗入印支地区,排挤和取代法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杜鲁门政府将“越战”与“韩战”视为敌视和反对新中国的“双管齐下”的战争,把印支地区作为包围和进攻中国大陆的“南翼”。1950年6月,杜鲁门政府决定加速援助法国及其扶植的保大傀儡政权,进一步干预印支事务。

1950—1954年,美国给法国的军援总额达26亿美元。美国的援助在法国侵略印支战费的比重逐年增加,到1954年已达法国侵略战费的70%。奠边府战役期间,美国制订了代号为“秃鹫”的计划,准备出动海、空军甚至地面部队直接干涉,并调动航空母舰到北部湾活动,威胁要使用战术原子弹等。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和日内瓦停战协议的签订,使美国的阴谋未能得逞。 在签订停战协定时,美国没有在协议的《最后宣言》上签字,只单独发表了一个“不使用武力或用武力威胁破坏协议”的声明。就在协议签字的第二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宣称:“美国不受这个会议决议的约束。”五角大楼关于越南战争的秘密报告透露,日内瓦协议缔结后几天,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就认定这个协议是一场“灾难”,美国总统批准采取行动以“防止***在越南进一步扩张”。

越南战争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这场长期鏖战不止、无尽无休的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越南战争同朝鲜战争一样,起因于对国家的分割:将越南分为南越和北越。这一决定是在法国结束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后,1954年7月21日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作出的。 日内瓦会议决定将印度支那作如下分割:老挝和柬埔寨独立,越南沿北纬17度线分为两部分。北部是由胡志明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成员大多数为越盟人员。越南独立联盟一直为将法国赶出东南亚而战斗。南部,保大国王领导的国家公民也为反抗法国殖民统治而斗争,但这些公民同国王一样不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49年7月1日,在法国的支持下,保大成立了越南王国,首都西贡。195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承认该王国,准备向西贡派出驻兵和军事顾问。从历史上讲,这是美国首次卷入越南未来的悲剧。 日内瓦条约规定,两年内进行自由选举,该国将由获得多数票的政府所领导,实现国家统一。这一方案,或者说这个梦想,始终没有实现。 在武元甲将军最后进攻法国奠边府防御工事前,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向艾森豪威尔提议,由美国代替法国进行干预,但遭到坚决反对。但无论如何,美国根据日内瓦条约决定帮助新独立的南越。 首先,华盛顿希望保大任命由他所选择的总理,至少要安排华盛顿认为的“他们的人”。30年代末,流亡到美国的吴庭艳成为总理。但他对权力追求家长式的风格,正合美国之意。吴庭艳的到来正巧与保大最后的离去(从政治舞台退出)同时进行。大约225名美国军官和60名士兵于1964年夏到达西贡作为教官,训练当地部队。根据日内瓦公约,南越和北越都不应建立自己的防御工事,更不能与外部结成军事联盟。 简而言之,典型的冷战机制已经开始形成。美国成立了东南亚公约组织,即东南亚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与南越签订的公约。这一行动受到中国、苏联的抗议。统一两个越南的公民复决计划没有实现:两个政府均对此加以反对。吴庭艳提出充分的理由:北越没有政治自由,因此,人们应当按他们的愿望进行投票。而胡志明认为,只有西贡脱离东南亚公约组织,他才会相信人民有自由选举的权利。 最后一名法国人于1956年4月28日离开西贡。南越的美国化已经在一段时间前开始了。美元取代了法郎,英语逐渐成为该国第二种语言。吴庭艳没有遭到美国人的反对,除了任总理外,他还在寻求取代保大(辞职后回到蓝色海岸)的国家首脑以及部队总司令的职位。吴庭艳是一位真正的独裁者,身边簇拥着一群像他嫂子那样的人,使曾经支持过他的美国人感到很尴尬。他嫂子是位十分漂亮但很残忍的女人,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徒,是共产主义的死敌,对佛教毫不接受。吴庭艳从一开始就使其政府的敌人越共日子不好过。 1959年初,村子里的首领开始以每天一人的速度失踪。他们残缺的尸体在地下、河岸和洞穴里被找到,脖子上缠着一个标有“人民的敌人”的标签。1959年底,“政治犯罪”的频率达到每天10起,到1969年末,已上升到平均每天25起。 政府的镇压同样残酷,只要稍被怀疑,特别警察小组便会加以调查,被捕的越共成员将面临着同家人和朋友一同死亡的命运。1960年至1961年间,1.8万名越共被处死,1.4万人被捕入狱等待审判,通常最终被判处死刑。仅这几个数字便可以说明美国参与这场内战的残酷性。首先是杜鲁门,接下来是艾森豪威尔,后来是肯尼迪。1961年12月,肯尼迪正式宣布支持南越继续进攻越共游击队员,争取独立。局势不断紧张。一年前,北越政府曾公开宣称要“将南越从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实际上,北越政府在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肯尼迪迅速将语言变成行动:他是第一位提供武器和派出军事顾问,而且还派出武装部队支援南越的美国总统。1961年12月末,第一批400名士兵到达西贡,一年左右时间,这一数量增加到11.2万人。 越共在北越的帮助和支持下,逐渐改变了斗争方式,转向公开的游击战术。美国别无选择,只有向南部提供类似的援助。1963年,美国“军事顾问”增长到1.5万人,(包括27名将军);他们也带来了飞机和直升机。第一批美国受伤人员是在反越共行动中受伤的:1962年31人,1963年77人。这只是个开始,在今后的几年中,死亡人数不断增加:1964年146人,1965年1365人,1966年4896人。南越的损失更加严重:从1960年至1966年的7年中,共有5万名南越士兵、警察和官员死亡,15.7万名越共游击队员死亡。 越南战争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借口?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方面称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n Tranh Chng M Cu Nc),是越南共和国(南越)与美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也是该国至今唯一战败的战争。越战在是冷战中“一次热战”的同时,也是越南民族主义的奋斗;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共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印度支那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步入战争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颠覆。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政权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晓夫肆意欺凌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晓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试验。严峻的形势使肯尼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印度支那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肯尼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此时,民族解放阵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专制与腐败导致吴庭艳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战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庭艳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逐步升级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

放大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

1964年7月31日,一艘在中立海域进行探查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并在附近的航母支援下击沉其中一艘。8月4日,马多克斯号与Turner Joy号往北航行时,后者雷达讯号并宣称受到攻击,两艘船随即采取应对措施。这就是着名的东京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美国国会于8月7日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以他的判断动用包含武力在内的一切行为来应付此事件。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林登·约翰逊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而他个人虽然一开始并不愿意派兵参战,不久后美国在越战中的参与程度依旧无可避免的不断攀升。1965年二月,美军在Pleiku的基地遭到攻击,美国空军随即发动第一次报复性打击。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成为第一批进入战区的美军战斗人员。7月24日,一架F-4C被射下后,约翰逊总统将在越美军提升至十二万五千人;翌日第101空降师的四千人员进入越南。11月27日,五角大厦要求提升美军数目至四十万人以便执行计划中的大规模扫荡行动;到了年底,美军在越数目已高达十八万四千人。到了1966年八月,已有多达四十二万九千名美军士兵驻守在越南。

正当美军数目不断增加的同时,在1965年8月1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五千五百名士兵发动了战争中的第一场大规模陆战;在空中支援并一场大规模炮击下,美军成功摧毁越共在Van Tuong的基地。同年11月14日,美国第1骑兵师的三个营和北越第66团在德浪河谷相遇,爆发美军及北越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战斗。3天激战后,北越阵亡1037人,美军阵亡234人,以平手收场,但北越将南越分为两段的计划也因此失败。这两场战役使北越从此决定避免与美军进行正面冲突,改而采取游击战的战术。

空中作战也同样的大规模提升;约翰逊批准了轰雷行动(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国或是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于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例如,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军用机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也不行。

因此,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几乎无法发挥功效。农业社会的北越的工业大多已地下化,剩下来的目标因有中苏两国的人员在附近而安全无恙;同时,因为不能攻击苏联与中国的船只或运输部队,使北越能顺利的接收他们提供的军资而武装起军队。就这样,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道,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在地面上,成功获得大规模增兵的美军驻越最高司令官威斯特摩兰(Westmoreland)将军发动了一系列“搜寻并摧毁(search and destroy)”的行动。他相信如以“德浪河谷战役”时那样,以大规模火力消耗敌军人力,北越最终将被迫认输。同时,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后就撤离战场。

此时不论是威斯特摩兰将军或华盛顿的政治人物都不断表示美军正在取得胜利。他们知道虽然战场上确实是由美军占上风,但除非南越的人民都支持其政府,否则是无法达成真正的胜利的;因此,美国开始透过南越军队和一些美军来进行和平化政策,希望加强对已控制住的乡下地带的统治及治安,避免再度被越共渗透。然而,南越军队的腐败及对平民的残暴使该政策基本上毫无进展。

这时,为了吸引北越军队进行正面战斗并阻止物资不断透过胡志明小道进入南越,美军决定投入大量部队进入溪山基地。依照计划,这将迫使北越部队发动一场类似十年前,越南部队击败法国军队的奠边府战役的攻击。当双方都大举加强自己的阵地后,不断的炮击使战场变的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壕沟战争;于是美国开始动用庞大的空中火力,北越军队在攻势被击退三次后,决定开始撤离战区。此战役中,美国强大的后勤力、直升机、空中力量等,已数百的伤亡消灭了数倍的敌军。然而事实上,这似乎是北越为了使美国分心的结果;因为美军高层注意力几乎都在溪山,以致于队接下来的春节攻势几乎完全没有准备。

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了进攻。然而南越百姓却没有如预期的发动大规模动乱,使北越部队在遭受美军压倒性传统武力的打击下,几乎所有的攻势都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内被击溃,除了在西贡中维持长达三天,以及在越南的传统首都顺化里持续一个月。这次的惨败中,北越部队遭受约三万余阵亡、四万负伤的沉重打击;北越正规军日后将耗费近三年的时间才得以恢复,而NLF的游击部队则从此不再对美军构成威胁。然而,由于其规模浩大,春节攻势在电视报导中看来格外激烈,再加上数名北越士兵曾杀入美国大使馆,美军的空前胜利被国民一致看成大挫败。

随着电视媒体的深入报道,越南战争的惨象逐渐在美国民众眼前曝光,继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反战呼声,连政府高层内部也因为春节攻势而失去战意。当威斯特摩籣将军计划动用二十万六千的增兵以完全消灭敌军的要求被泄漏出去时,大众更是普遍认为这是驻越军队的濒死挣扎,最后迫使原本同意增援的约翰逊放弃增援。1968年3月31日,约翰逊发表演讲,终止“轰雷行动”,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就这样,北越军事上的惨败,却同时是精神上以及宣传上的大捷,使春节攻势成为越战中的转戾点。

另外,受美国政府邀请的韩国,也从1965年开始派青龙、白虎、猛虎等战斗部队,到1973年的九年间一共有三十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战。其中4,687人战死,射杀了四万多名敌军。为了支付韩国的军事开支,美国对韩国政府提供了10亿左右美元。美国以外,韩国(原名南朝鲜)是最大的派兵国家。

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道,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信息。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美军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5月,汉堡高地战役爆发。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松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于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战争结束

Image:Vietnamescapejpg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军直升机撤离

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击战依旧在进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乡村。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政府军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继陷落。四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旨在于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以防南越军队能重新组织起新的防御和反击。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退行动,而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南越总统府,南越政权覆灭。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也先后夺取了政权,越南战争以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告终,成立南越南共和国。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统一,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被改名胡志明市。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权并统治至今。

伤亡统计

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万人,受伤304万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韩国军队: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亚军队:死亡500人,2400人受伤。

泰国军队:死亡350人。

新西兰军队:死亡83人。

大事记

1961年:5月,美国在越南南方发动“特种战争”。

1963年:11月,在美国策划的军事政变中,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被击毙。军人杨文明和阮庆先后上台。

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开始“滚雷行动”,轰炸越南北方。

1965年:3月,美军在岘港登陆,把越南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的“局部战争”。6月,南越军人阮文绍发动政变上台,成立战时内阁,任国家领导委员会主席。

1967年:4月,南越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9月,阮文绍当选越南共和国总统。

1968年:3月,美国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轰炸越南北方。5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在巴黎开始举行会谈。10月,美国“全面停炸”越南北方。

1969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越南共和国在内的四方会谈。美国在南越开始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6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其他组织宣布成立以黄晋发为首的越南南方共和革命临时政府。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去世,孙德胜当选主席。

1973年:1月27日,美国签署《关于在越南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29日,美军完全从南越撤出。

对越南的援助

1955年,胡志明在访问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期间签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财政援助的条约。

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战争期间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越南提供各种援助的相关文献。文件显示,1955年到1962年间,苏联向北越提供的财政援助总额约14亿卢布,并帮助北越建设了34个大型工业企业和一系列医疗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重建了50个农业项目。越南战争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还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物资,共约240万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约160 万吨,苏联援助约51万吨,其他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古巴等)共援助约254万吨。

影响和余波

越南

越南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法越战争在内的30年战争造成了500万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88万孤儿,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20万妓女。但这还不是苦难的终结,越南又先后与柬埔寨和与中国陷入战争(中越战争)。长期的战争以及与西方世界的隔绝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1970年代后期,超过150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

美国

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美国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柬埔寨

柬埔寨战前的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间努力维持自己脆弱的独立地位。朗诺的政变和美军入侵把柬埔寨彻底的卷入了战争。波尔布特领导的柬埔寨***“红色高棉”乘机获得了政权。波尔布特推行极左统治下,柬埔寨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一百余万平民死于该时期,其中包括越南侨民。由于波尔布特政权的人口灭绝政策不仅造成了地区动荡,而且也严重威胁越南政府的国内安全,应流亡越南的前民柬反对派的邀请,越南出兵将波尔布特驱逐出城市,并着手扶植韩桑林政权,红色高棉则继续在农村对新政府发动游击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友,出于担心国家利益受到柬埔寨极端政治势力和中国的损害他倒向了苏联。在1979年,因为越南入侵柬埔寨,破坏了地区均势,中国出兵越南,导致中越战争。

关于“日内瓦会议中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立场文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zhishi/2931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